“潜规则”这样的词汇,出现在娱乐圈还是很常见的,但如果出现在高校教育里,究竟又是一场什么样的风云呢?
如果你初到美国留学,不了解美国大学的风格习惯,那么你至少需要知道美国高校的这5种“潜规则”:
潜规一:教授很少亲自做实验
例如,哈佛大学、麻省理工学院或伯克利的许多研究小组,大部分人从事一些专门的、具体的、琐碎的工作,不要以为实验室一片祥和,其实实验室的等级森严,像是金字塔,一级一级,层层分明。教授,作为而实验室的领导,主要任务则是募集研究经费,以及在重大科学会议上报告他们的成果,他们自己是不会亲自动手做实验的。
潜规二:教授在学生完成的论文上署名
一般认为,教授作为作者之一是很正当的事情。事实上,领域里的人都认为教授是主要作者。
在这些教授眼里,他们才是学术课题的真正完成者,而学生只是“有手的工具”,为什么会这样?原因是论文的课题一般是教授提出来的,在学生论文的完成过程中,教授一般会建议某些参考资料,某些相关技术等,甚至教授会提供经费支持和奖学金等等。因此能够让学生们在论文上署名,他们认为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。
潜规三:女性在学术界晋升困难
女性,因为生育等原因和母亲这样的“身份”是分不开的,然而 在学术界,想把事业和母亲的身份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是很难实现的。有的时候,女性为了获得一个在学校里永久任职的终身教授资格,在你助理教授的时间里,不可能既做一位母亲又获得终身职位。
在美国大学里,大多数职称评审委员都是年纪很大的男性。在美国主要的大学里面,没有一所大学的化学系主任是女的。虽然招收研究生几乎有四分之一是女性,但在一流大学里只有少数女性获得化学方面的终身职位。
即使部分女性终于如愿以偿,成了终身教授,也很难获得平等对待。以著名的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教授为例,她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,曾任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任女性会长,却依然被视为异类。经常被称作“夫人“而非”教授“。
潜规四:申请课题时不可以和盘托出
人们早最早接触到最新进展,最新消息时,会忍不住记下所接收的东西,然后,过了一段时间,会忘记最初在哪里得到的,渐渐地会认为就是自己的想法……
因此在申请科研课题时,不要为了赢得科研经费而把一切都说出来,在申请中主要谈论自己已经完成但尚未发表的东西,不要把更多的内容说出来,不然你会在不知不觉中掉进这个“潜规则”。
潜规五:恭维论文评审人
发表科学论文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大多数的论文评审者是很挑剔的。那么,如何才能使论文符合评审人的眼光呢?
记住这条黄金法则——“在论文的参考书目里不断地引用评审人的作品”。如果你还想更保险一点,那你就把那位潜在的评审人的著作归类为“一流”,那么他在评审你的稿件时心情就会比较舒畅。
更多美国留学方面的问题,咨询托普仕高端留学,来自美国前30名校的专家顾问,给您更专业更权威的留学指导。